【成都市血液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简介】
一、机构概况与历史沿革
成都市血液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简称“质控中心”)于2016年由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成立,挂靠单位为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该中心依托医院血液科强大的临床与科研实力,致力于提升全市血液疾病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水平。2019年,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批成为国家血液病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单位,进一步强化了质控中心在区域内的引领地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创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我市较早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的血液专科之一。科室着重发展恶性血液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危重血液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血细胞分离术。近年医院大力扶持血液科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专科设备购置、人才培养和引进。科室开展了恶性血液病的靶向治疗、强化治、个体化治疗,成功为上至92岁下至15岁急性白血病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在成都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已成功完成200余例。同时培养了多名亚专科学术带头人,和一批后备骨干,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开展了血液病的精确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拓展了血细胞分离术等新技术和特色医疗,示范和促进我院血液病临床路径开展及规范化诊疗。
二、组织架构与依托单位实力
质控中心以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为核心平台,血液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备以下优势:
1、学科建设:目前我院血液内科学科拥有约五百多平方米的专科业务用房,全科开放床位82张,经过50多年的发展,学科的能力得到了省市同行的认可,先后被评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成为了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规范诊疗中心建设单位,MPN规范诊疗示范协作单位,也是成都市血液质控中心以及四川省中医血液质控中心。同时和多家顶级医院展开合作,是华西血液联盟成员也是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医联体成员单位,还是四川省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加入了四川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
2、人才团队:学科目前拥有医生16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学历2人,硕士学历10人,硕士及以上占比75%。秉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将亚专业方向设定为白血病方向、淋巴瘤方向、骨髓瘤方向、红细胞疾病及出凝血方向、中医治疗方向。学科带头人张开基,博士,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目前在担任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血液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学会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成都医学会血液病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卫生与健康促进会血液专委会常委,成都高新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专业方向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瘤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3、临床能力:年门诊量达8.27万人次,出入院患者2.39万人次,具备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细胞治疗、血浆置换术等先进技术的能力,并成功实施高龄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
三、核心职能与工作职责
成都市血液内科医疗质控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
1、制定标准规范:组织制定并推广成都市血液内科各类疾病的诊疗路径、操作规范和技术指南,推动临床实践的标准化。
2、质量监督检查:定期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血液内科进行质量评估与现场核查,重点检查病历书写、诊断流程、治疗方案合理性及医疗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3、培训与继续教育: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术会议和质控培训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专业能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4、数据收集与分析:建立区域血液疾病诊疗质量数据库,开展质量监测与趋势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5、科研与技术创新支持:鼓励并指导成员单位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动新技术、新疗法的规范化应用。
四、主要工作成果与社会影响
1、推动规范化诊疗:通过制定《恶性血液病规范化诊疗路径》《输注治疗管理规范》等文件,显著提高了全市血液病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2、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中心支持下,多家医院成功开展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白血病、淋巴瘤等前沿技术,延长患者生存期。
3、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多次组织专家团队赴基层医院进行技术帮扶和质量督导,缩小城乡医疗差距,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成都市血液内科医疗质控中心将持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以“质量、安全、规范、创新”为核心理念,全面提升成都市血液系统疾病的整体诊疗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