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案

2024-12-11


宋某,女,67岁,退休职员,2023年2月5日初诊。患者籍贯四川成都,长期居住于成都市。因“活动后气促2月”到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2022年12月26日因“咳嗽、咽痛3天,伴高热1天”收入我院住院部治疗,2022年12月27日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多发感染,双侧胸膜局部增厚粘连,诊断为病毒性肺炎,治疗上予以甲强龙、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金康速力片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仍反复出现活动后气促症状,于2023年2月4日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散在较多渗出性病变已有明显吸收好转,双肺见多发条索影及片状、斑片密度增高影,实变,部分纤维化。肺功能检查结果提示:肺通气功能正常,肺弥散功能中度下降。体液免疫功能检测:补体C3:1.95g/L;ANCA全套:血清KAP/LAM比值:0.9,血清Lambda轻链:2.45;风湿指标四项:超敏C-反应蛋白:14.30mg/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测定结果示:15.210U/mL,余未见异常,遂到陈云凤主任医师门诊就诊,考虑诊断为间质性肺病。考虑患在病情复杂,安排间质性肺病MDT会诊,会诊后确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既往有直肠乙状结肠恶性肿瘤病史,正在进行恶性肿瘤化疗。刻下症:活动后气促,无明显咳嗽、咳痰,纳可,眠一般,二便调,舌紫暗苔白,脉细。

中医诊断:肺痿

中医辨证:肺脾两虚,痰瘀互结证

西医诊断:1、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直肠乙状结肠恶性肿瘤;3、恶性肿瘤化学治疗

辨证论治:患者素体虚弱,脾气不足,则肺气虚损,肺主气,司呼吸,肺虚则气血津液输布无力,日久则痰浊内生,脉道不利,瘀血阻滞,故而活动后气促;舌紫暗苔白、脉细皆是肺脾两虚,痰瘀互结征象。法当益气健脾,化痰活血祛瘀,选用参苓白术散合活血化瘀药加减。

处方:人参10g、黄芪30g、五味子10g、炒芥子15g、当归10g、陈皮10g、茯苓20g、甘草片6g、山萸肉30g、炒白术15g、薏苡仁30g、山药30g、燀桃仁10g、姜厚朴15g、防风10g、鸡血藤30g、丝瓜络30g、麦冬15g,共6剂。

煎服法:将上药1剂入砂锅,取生水500mL,浸泡半小时后大火煮至水沸,中火煎煮约20分钟,共煎2次,每次取汁约150ml,每日1剂,分3次温服,每次100ml。

嘱其注意饮食宜清淡、有营养且易消化,忌食辛辣之品,慎起居,避风寒,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二诊(2023年2月14日)患者服用前方后,诸症减轻,继续服用前方6剂,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2023年3月10日)患者病情较前好转,继续予临方制剂6剂,治以补肺益肾、化瘀通络,选用人参、黄芪、山萸肉、浙贝母、鸡血藤等药味,每天3次,每次30mL。

按语:间质性肺病在中医属于“肺痿”、“肺痹”、“喘病”等病范畴,中医药在治疗间质性肺病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其病位在肺,关键在脾肾,总属“本虚标实”,基本病机为肺脾肾亏虚,痰浊、瘀血、热毒互结。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肺气升降正常,则其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正常。感受外邪,肺脏首当其冲,宣发肃降失调、肺气壅塞、气机不畅,出现咳逆上气、胸闷气喘之症。脾脾亏虚,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温润濡养肺络,久而产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痹阻肺络,因而出现肺痿的证候。慢性迁延期以气虚(肺气虚、脾气虚等)血瘀痰阻之证为主。此案患者既往有肿瘤病史,素体较弱,加之外感邪毒,内犯脏腑,外感之邪虽祛,内里亏虚日久成疾,故治法以扶正祛邪为主,药用人身、黄芪、白术、山茱萸补益之品,扶助正气,辅以厚朴、鸡血藤、白芥子行气祛瘀通络、化痰,扶正不留邪,患者服用上方后诸症改善,予太子参、黄芪等药物所制临方制剂补肾益肺、化瘀通络继续维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