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声》

世界传统医药日!震撼“中医秀”今日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演

2021-10-22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为了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医药,今天,由成都市卫健委(成都市中医药管理局)主办、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承办的“成都名中医流动车”义诊活动在医院北区举行。在这次大型义诊活动中,18名平时一号难求的省、市名老中医为提前预约的群众免费提供现场义诊,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创产品也亮相活动现场。


被称为“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成都,向来具有良好的中医药群众基础,即便如此,在活动现场,还是传递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中医药“硬核信息”。

硬核1:

成都中医名医馆已成为一个大平台

今天,平时一号难求的省市名中医,如擅长诊治呼吸道疾病的何成诗、擅长诊治恶性肿瘤的王晓东、擅长诊治不孕不育的周从容、擅长妇科疾病的李青、腰椎间盘疾病的吕刚等18名省市名中医亲临现场,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与,义诊现场虽人头攒动但秩序井然。

参加义诊时,有很多患者才知道,成都中医名医馆就在市一医院北区。

成都中医名医馆创建于2003年,截至现在已有18年历史,该馆汇聚了数十名国内和省市名中医,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中医药服务的场所,而且已经成为中医药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大平台。比如,四大名“小儿”之一的王静安名医传承工作室、有着骨科独特风格的杨天鹏名医工作室,还有在肿瘤诊疗上有独到之处的王晓东名医工作室等等,已经形成的7大名医工作室常年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从这里,成都的中医药文化已经走向全国。

硬核2:

成都已有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近视的“秘法”

我国近两年非常重视儿童近视的防治,市一医院副院长王永生告诉记者,对于儿童近视,西医并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防治,然而,在成都的一批名老中医帮助下,已找到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近视的好方法。为了帮助广大中小学生防治近视,在相关机构帮助下,我市已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10万中小学生进行了近视筛查,并采用中医手法以及自行研制的“六子明目胶囊”等进行视力防治,而且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医院正在深化研究,建立中医药循证研究平台,制定一个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近视的临床路径,采用规范化、标准化方法,让全国儿童青少年都能享受到中西医结合防治近视的优势。

除了防治近视的中西医结合“秘法”,在治疗痛风等病症上,成都的中西医结合也显现出强大优势——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让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已经有2000多例成功病例,成都由此正在将方法向全国推广。

硬核3:

“成都名中医流动车”已不仅仅覆盖全域成都

今天,一辆“成都名中医流动车”停在了活动现场,对成都中医药来说,这辆车已经成为一种中医药服务群众的象征。成都市卫健委中医处副处长赵晓红告诉记者,为了让基层群众也享受到名老中医提供的服务,2018年我市就专门将一辆中巴车设为“成都名中医流动车”,每月搭载着不同的名老中医前往基层开展义诊、会诊、宣传、讲座等,3年来,这辆流动车的活动轨迹已经覆盖了全域成都范围。不仅如此,从去年开始还相继开到德阳、眉山、资阳等地开展服务,促进成、德、眉、资中医药发展的同城化。

硬核4:

中医药文创产品既好看又好用

在今天的活动现场,还看到陈列出来的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自制药,比如由医院自制的六子明目胶囊、中药通窍膏等等。非常特别的是,由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研制的芙蓉膏还被做成了非常精美的文创产品。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和生活文明,中医药文创设计不单单是产品,而是以文创为载体,将中医药文化传播到群众中去,点亮中国人的健康生活。

赵晓红透露,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医药还在疫情的预防和治疗上发挥出巨大作用,中药不仅送进了隔离病区,还在各个社区熬制大锅汤让市民进行预防。此外,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也在全国首次通过5G技术远程为方舱医院患者进行了会诊。

“通过世界传统医药日的活动,希望更多的市民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了解成都的中医药文化。”赵晓红说。

今天“世界传统医药日”暨“成都名中医流动车”活动选址医院北区,正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发扬医院的优势,展现成都市名医馆的聚合力,把瑰丽的中医药文化和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通过名中医和老百姓一对一的交流、面对面的诊疗,让老百姓切身感受中医药在治病、养生方面的独特功效,让中医药人员和中医药技术更好地服务群众,让中医药文化在全社会开花散叶,结出硕果;通过推进中医药文化进社区传播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中医药政策法规,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让全社会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让群众参与到中医药发展之中来,营造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