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照映健康路| “邻医道”14场惠民实践书写“七一”民生答卷
2025-07-02
在党的第104个生日到来之时,医院党委以14场“邻医道”活动(9期义诊+5次科普)献礼党的生日。从府城社区的院落巷口到新扩增服务的小关庙社区,这条由党委铺就的“红色健康之路”,正将普惠可及的要求,转化为百姓家门口可知可感的温度。
党委高位推动:把政策“含金量”化为服务“获得感”
紧扣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发展群众家门口的社区服务要求,院党委成立“邻医道”特色党建品牌,构建“三机制一闭环”:
需求响应机制: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收集居民健康需求清单,定向匹配科室资源;
资源下沉机制:8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3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骨干自愿报名组建党员先锋队,博士宣讲团;
质量管控机制:通过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服务为社区居民实现就诊同质化管理,确保三甲品质不打折;
民情反馈闭环:居民填写问卷调查表,所反映问题党总支部48小时内督办整改。
党支部书记行动金句 :我们让专家号贴近我们的菜篮子,把三甲资源浇灌到最小院落。
数据解读惠民成效:14场活动丈量初心刻度
从空间跨度上,实现1个社区到覆盖2个社区(新增小关庙社区)响应公共服务向常住地延伸;从人群触达上,面向2个社区3.2万人逐步实现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全覆盖;从精准干预上,针对一老一小、慢病高危人群专项科普筛查践行“早发现早干预”医防融合要求;从服务创新上,党总支部、社区双报到模式协同社区卫生服务深入院落、企业,创新“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模式。
特色场景直击:巷弄烟火接地气
场景1:名医工作室“院坝门口问诊”
国家级中医重点肺病专科李阳轲副主任团队将服务送到院落门口:李大爷笑言:“李主任坐在院门口听我咳嗽好没好最贴心!”
场景2:坝坝讲堂变身“健康翻译站”
结合“普及健康知识”要求,党员医生团创新科普形式:
用“血管塞车”比喻讲解静脉曲张,菜市场门口摆科普讲课桌,随到随学随看病;
将骨质疏松防治要点编成脱口秀,居民边听边记津津有味;
在社区LED屏滚动播出肺康复、春夏如何“护菊”科普小短片,路过的群众都可观看。
场景3:坝坝科普大讲堂破解“最后50米”
针对1.43平方公里社区人口密度大、居民有迫切的健康咨询痛点:党支部专家团队努力做到“三零服务”(零距离筛查 零门槛科普、零延迟专诊),靠居民的菜市场、广场舞据点近点再近点,日服务超200人。
人民口碑:民生政策的最佳注脚
银发群体的认同:“专家冒雨来测骨密度,这哪是义诊?这是给老百姓送定心丸!”(82岁王阿姨说道)
新业态劳动者的便利:“顺路喊专家看一下,健康不耽搁挣钱!”(美团骑手张师傅在府城社区接受服务)
党建价值的升华:当居民自发为党员医生抬桌子搬板凳,当青年医师被银发老人唤作“我的老师”——“邻医道”让共同体意识,在巷陌炊烟中生根。
“邻医道”的每一次延伸服务,都是公立医院党委对“人民至上”的具象诠释,这条红色健康之路,正朝着“人人享有优质医疗”的星辰大海,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