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肺结节亚专业规划
2025-06-09
三年建设规划:
1.MDT团队建设:拟纳入呼吸内科、传统病理科、分子病理科、分子检测平台、影像科、胸外科、麻醉科、肺康复治疗师等医师做为专家团队,定期组织学习最新指南及前言科技,保证知识体系实时更新,培养亚专业融合能力。
(1)人才梯队架构:
A、呼吸内科医生(包含介入团队):定期前往合作单位,如上海胸科医院、长海医院、重医附院等进行专业技术及知识培训,保证随时更新专业知识,医院拟派科内专业医师前往安德森及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修学习肺癌专业。
B、分子检测平台:随着病人量的增加,现有的第三方分子检测平台无法满足我科发展需要,拟与燃石公司合作,引入NGS二代测序平台,及与瑞典AKM公司合作,引入22C3染色试剂,可以满足免疫治疗生物标记物PDL-1检测。
C:人工智能辅助平台:拟引进人工智能分析系统,联合影像科医生进行肺部结节判断,同时派人前往国内知名医院进行肺癌影像学的进修学习。
D:肺康复治疗师:固定一名治疗师作为肺癌诊治MDT团队成员,赴中日友好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肺癌终末期相关肺康复的培训。
(2)MDT团队的多学科交叉学习:
定期(如每周或半个月)团队人员进行学习讨论,涉及内容包括:疑难病例讨论、前言学科进展学习讨论、新技术学习,科研立项讨论,对入组病人的讨论,病例数据采集、分析、汇总等。
2.肺癌亚专业规范化建设技术平台的不足与所需增补:
(1)、ROSE(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技术)平台建立:因我科介入所取标本大多为小样本标本,非常珍贵,在活检过程中病人忍受痛苦,医生承担了手术操作风险,故减少操作次数是最安全的原则,可以快速评判取材优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需要一个可以迅速判断取材质量如何的技术,ROSE技术就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平台。
(2)镇静镇痛(MAC)培训管理:电子支气管镜是我科常用的设备,因需要从人体气道进入,所以在全麻手术时存在着与管理麻醉的医师竞争一个气道的问题,也有很多四级手术,如氩气刀、电刀、激光治疗等,使用时可能会与气道内通气产生矛盾,甚至引起火灾可能,故手术技师与麻醉师之间的默契合作至关重要,呼吸科需要建立一支配备有麻醉师、麻醉护士、呼吸治疗师、操作技师的手术操作团队。
(3)人工智能肺结节风险评估管理平台:目前门诊住院部肺结节患者基数较大,靠既往人工管理,费时耗力,效率低下,容易遗漏,无法给随诊患者提供稳定满意的闭环管理。需要一个人工智能辅助评估及存储平台来协助管理肺结节/早期肺癌患者。可以按照主题词随意抓取信息,高效管理该类患者。
3.肺癌亚专业基础检验方面的建设:
(1)MTB平台:该平台以精准诊断为指导思想,涉及分子病理科、基因测序技师及肺癌专业医师三方共同努力,对病例的精准取材、精准测序及精准制定治疗方案三维一体,进行专业标准化的治疗。
(2)NGS(高通量测序)平台;随着精准治疗的提出,精准的测序不仅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很多患者及家属也对次有着浓厚的兴趣及期待,准确、快速、及时的检测可以挽救许多患者的性命,缓解他们的痛苦。而我院现在标本需送往第三方检测公司,在标本转运过程中不仅会浪费时间,还可能存在着因标本保存不完善导致的检测结果失真,故建立我院自己的NGS平台十分必要。
4.发展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肺癌特色优势:
(1)中医药以其“整体观念”、“治病求本”的原则在治疗肺癌尤其是肺癌晚期、或合并严重副作用方面发挥着现代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在西南地区的同类医院中名列前茅,拥有国家级中医药研究实验室、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及数名四川省中医拔尖人才,尤其在中医药治疗肺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和治疗探索,发现了中医药治疗在慢性进展期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巨大潜力。我科将以四川省肺病质控中心,成都市肺病质控中心为基础,名中医工作室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申报建设中医经典病房—肺癌病房,同时制定肺癌中医诊疗方案,中医临床路径,向省、市级中医院肺病科推广,以做到中医肺病-肺癌中医治疗同质化。开展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等方式,中医药GCP实验,同时继续探索中医药治疗及缓解肺癌诊治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逆转耐药方面的机制探索。
(2)针对目前陈云凤名中医经验方研制的临方制剂1、肺结节(肺积)——开郁散节合剂2、肺癌西药治疗所致腹泻——参术合剂3、肺癌咳嗽——咳嗽合剂,总结临床使用经验,与中推办、中药剂科、中医药研究实验室等合作,打通“临床经验方-院内中药制剂-中药新药”的转化研发路径。
5.肺康复亚专业(与呼吸慢病)合作建立肺癌患者管理中心
随着肺癌精准诊治的提出,肺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出现了很大的提高,生存质量也随之提高。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肺癌患者是否也可以如同是呼吸科慢性病管理那样,设置专人进行经治肺癌患者的随访,尤其是癌肺共病患者进行相关肺康复指导,并且进行影像学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制定精准度检测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试验留取数据。
6.建立药物临床试验中心(肺癌分中心)
随着肿瘤发病学说(驱动基因突变及免疫逃逸机制)的提出,针对突变及免疫治疗的药物研发速度明显加快,很多药物面临着临床试验,同时上述药物价格非常昂贵,部分患者即使有使用的指征,因经济条件不济,放弃使用,药物临床试验也是一个可以弥补这类遗憾的方法。
五年预期目标:
1、特色创新方面:发挥我科中医肺病区域医疗中心优势,建立品牌优势,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点,将我科建设成为西部最优、全国知名的中西医结合肺癌诊治临床专科,以肺病质控中心为依托,利用区域优势,带动周边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协同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中西部地区中医肺病学科的整体发展及进步。
2、团队建设方面:完成人才培养,有效的培养一批中西医高层次人次,拥有西南地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中西医结合肺癌诊治专家团队,力争肺癌专科区域诊治中心。
3、平台开发方面:建成全面规范的肺癌诊断平台,建立完善的诊断机制,从呼吸介入至细胞学快速评价到精准分子平台建设。
4、科技影响方面:深化、凝练并整合肺癌的临床及基础科研、西医及中医科研方向,完成一定量的科研论文发表及成果推广,在科技影响力上达到西南地区的领先水平。
5、交流学习方面:与中日友好医院大型肺癌诊治中心在临床、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