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肺癌(右肺上叶腺癌术后)案

2025-06-09

二、肺癌(右肺上叶腺癌术后)案

黄某,64岁,退休干部,2020年12月22日初诊。

主诉:肺癌术后咳嗽1个月。

患者籍贯是成都,2020年9月8日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胸部CT提示右肺尖片状密度增高影,较上次略增大,密度不均匀,左肺尖及左肺下叶慢性感染灶。2020年9月29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胸部CT提示胸部结节增大到3.2cm*1.6cm。患者无明显咳嗽及其他不适,为求进一步治疗于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右肺上叶腺癌T2aN0M0期。肺癌术后出现咳嗽,持续1个月,为寻求中医药术后调理治疗,故来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刻下症见咽痛,咳嗽,痰少,声嘶,汗少,无畏寒、发热,面色淡白无华,双目乏神,形体较瘦,纳可,二便可,舌红,苔白腻,脉滑。查体示双肺呼吸音粗。

中医诊断:肺癌术后。

中医辨证:肺气亏虚,痰浊阻滞。

西医诊断:肺癌术后。

辨证论治:患者术后体质内虚,外邪易乘虚而入,客邪留恋不去,肺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而作咳;肺脏上通咽喉,肺气不足,故发声无力而声嘶,即“金破不鸣”;肺气虚而咯吐无力,故痰黏难出;体瘦之人多气火有余,且阴虚较多,患者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咽喉又为经脉循行交汇之处,故出现咽痛;舌红、苔白腻、脉滑为痰饮阻滞的表现。法当燥湿化痰,滋阴降火,利咽止咳。选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合玄麦甘桔汤加减治疗。

处方: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5g,炒紫苏子10g,炒白芥子15g,马勃6g,玄参20g,麦冬15g,桔梗10g,木蝴蝶15g,矮地茶30g,姜厚朴10g,桃仁15g,白术15g,防风10g。6剂,每日1剂,分两次水冲服,每次300mL。

另予热痰合剂,每日3次,每次10mL;润肺止咳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乙酰半胱氨酸片,每日2次,每次1片。

二诊(2020年12月29日):服药后咽痛、咳嗽较前有所减轻,仍有少量痰,声哑,汗少,无畏寒、发热,纳差,大便干,舌红,苔白腻,此为久病气虚夹痰、痰浊仍在。辨证为肺气亏虚、痰浊阻滞,治当益气化痰、降气止咳。前方去马勃、玄参、桔梗、木蝴蝶,加人参10g、砂仁10g、枇杷叶15g、升麻5g、炒瓜蒌子10g、炒麦芽30g,以益气、健脾、祛痰,共6剂。

三诊(2021年1月5日):服药后咳嗽、声嘶改善,时有上腹隐痛,痰少,汗少,无畏寒、发热,纳差,二便可,舌红,苔白,此为久病气虚夹痰、痰浊仍在。胃纳欠佳,气血生成减少,气血亏虚,不荣则痛,可见腹痛隐隐。辨证为肺脾亏虚、痰浊阻滞,治当益气健脾化痰、降气止咳。前方去升麻、砂仁,加延胡索15g、白术15g、防风10g、黄芪20g,以补肺、健脾、止痛,共6剂。

四诊(2021年1月13日):诸症均有所缓解,但仍时有上腹隐痛,继用前方去枇杷叶,加香附10g以行气化痰,共6剂。

五诊(2021年1月19日):咳嗽减轻,时有呛咳,上腹隐痛缓解,咽干、无痰,声嘶改善,纳可,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前方去瓜蒌子、延胡索,加火麻仁30g、豆蔻10g以润肠通便、燥湿,共6剂。

按语:癌病的主要病机是痰瘀郁毒,阴伤气耗,虚实夹杂,气郁为先。癌病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由于瘤体耗伤人体气血津液,多可出现阴伤、气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等病机转变,并非一成不变,肺癌之本虚以阴虚、气阴两虚多见,标实以气滞、瘀血、痰浊多见。本病案中的患者以气阴两虚为主,兼夹痰浊,治疗当攻补兼施,并且根据病情动态变化不断调整方药,以期扶正祛邪,切中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