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室基本情况
医院胸外科成立于1997年,现开放床位37张,科室现有正高级医师3名、副高级医师5名,其中硕士以上占比70%,医护团队共25人,形成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医学队伍,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联盟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肺癌联盟单位、肺癌多学科会诊(远程会诊中心)联盟单位。
二、专科特色与技术优势
胸外科主要诊治颈部以下、腹部以上的胸部疾病,涵盖胸壁、胸腔内脏器(如肺、气管、食管、纵隔)以及膈肌的各种先天性疾病、创伤、感染、肿瘤和畸形等。其诊疗范围广泛,具体疾病可分类如下:
1. 肺部与气管支气管疾病
主要包括肺部的良恶性病变及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例如肺结节、肺癌(如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小细胞癌等)、肺转移性肿瘤、肺部良性肿块(如肺平滑肌瘤、肺结核球、错构瘤、炎性假瘤等)、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或狭窄、肺大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肺囊肿、肺动静脉瘘、肺隔离症、肺真菌病、气管肿瘤、气管狭窄以及支气管良性肿瘤、支气管胸膜瘘等。
2. 食管疾病
涵盖食管的各类良恶性疾病及功能失调,例如食管癌、贲门癌、食管良性肿瘤(如平滑肌瘤)、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裂孔疝、食管憩室、食管息肉、食管良性狭窄、食管穿孔以及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气管瘘等。
3. 纵隔疾病
指发生于纵隔内的各种肿瘤和囊肿,例如胸腺瘤(常与重症肌无力相关)、纵隔囊肿(如心包囊肿、甲状旁腺囊肿、胸腺囊肿等)、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多见于后纵隔)、畸胎瘤(良恶性)、胸骨后甲状腺肿、纵隔淋巴瘤以及脂肪瘤等。
4. 胸壁与胸膜疾病
包括胸壁结构异常、肿瘤、炎症以及胸膜腔的病变,例如胸壁肿瘤(良恶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胸壁结核、胸壁畸形(如鸡胸、漏斗胸)、胸膜间皮瘤(局限性或弥漫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血胸、脓胸以及乳糜胸等。
5. 胸部外伤
由外力导致的胸部组织器官损伤,例如肋骨骨折、胸骨骨折、创伤性血气胸、肺挫伤、气管及支气管损伤、食管损伤以及创伤性膈疝等。
6. 膈肌疾病
主要指膈肌位置的异常和功能性问题,例如膈疝(如食管裂孔疝、创伤性膈疝)、膈膨出等。
7. 其他疾病
一些具有特定表现、常需胸外科干预的疾病,例如手汗症(常通过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长QT综合征、头面多汗症以及乳糜胸等,还有乳腺疾病如乳腺癌、乳腺纤维瘤。
擅长微创化、精准化诊疗,人工智能化,快速康复(ERAS)、中西医结合等核心技术,涵盖范围如下:
微创手术:
1. 单孔胸腔镜技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最快1日出院,较常规胸腔镜术后住院时间缩短3-5天(省内领先);
2. 肺结节消融技术:局麻下(患者清醒状态)消融治疗肺结节,最快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省内领先)。
机器人手术:我科拥有国内最新达芬奇Xi机器人手术平台系统,具备10倍高清3D视野、540°灵活机械臂,毫米级精细操作,精准剥离血管、神经,尤其适合复杂纵隔肿瘤、食管癌等高风险区域手术(国内先进)。
智能化技术:肺结节进行AI智能诊断、结合肺癌一体化诊疗系统(MDT)、DeepSeek本地化部署辅助诊疗系统,(区域领先);
急危重症救治:重症胸外伤急救、大面积肋骨骨折等多发伤、复合伤的救治成功率居区域领先。
辅助体系建立:3D打印辅助技术,肺部小结节精准定位切除、快速康复外科(ERAS)体系,无管化手术(Tubeless):采用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手术,避免气管插管损伤,实现“当日手术、次日出院”,技术居国内先进。
三、学科团队
学科带头人何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国际冷冻治疗协会ISC委员、CSCO MRD教学教授、成都高新医学会胸部肿瘤学会候任主委),从事胸外科工作20余年,在肺结节等胸部肿瘤疾病有丰富经验,特别擅长微创手术及消融手术,主持省部级市级课题9项,多次在ASCO、ESMO、CSCO、CSTCS等国际国家级会议学术交流,发表SCI最高影响因子42.1,具备海外学习经历,荣获“榜样中国十大外科名医”称号,技术水平居国内先进。
四、其他亮点
1. 配备高清STORZ、奥林巴斯等3D、4K胸腔镜成像系统,以及冷冻、射频消融等尖端设备,精准能量平台与手术器械:强生超声刀,国内最新达芬奇机器人XI手术系统平台等等。
2. 秉承"精准医疗·全心守护"理念,特别是"一站式"入院服务、多模态镇痛体系,联合神经阻滞、智能镇痛泵等技术,实现“无痛手术”,加速康复。
3.术后24小时疼痛管理及随访制度,院外延续服务等,持续服务于患者。
服务宗旨“以精湛技术护航生命,用温暖服务践行承诺”——胸外科全心守护您的呼吸健康。
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系统(Da Vinci Robotic Surgical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