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洒洒数千言,行云流水,金句频出。一封来自手术患者的感谢信在医护微信群被争相转发。这封堪称典范的感谢信,出自退休语文老师陈大爷之手。陈大爷因为害怕手术,临阵脱逃,之后医生细心解释,不但消除了他的顾虑,还让他非常舒适地度过手术全过程,令他非常感动。也正因此,他才写下这篇“硬核”感谢信记叙就医过程,向医生表达感谢。 退休语文老师“...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眼睛让人想到光明和健康,然而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重度化的趋势。为保护孩子们的心灵之窗,日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院内首开“青少年近视专病门诊”。门诊主要针对幼儿及青少年的眼保健,近视预防及控制,提供全面眼健康检查、科学用眼指导、视力跟踪监测、个性化近视防控诊疗服务。...
在广大老百姓的眼里,高血压一直被认为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有的疾病,年纪轻轻的“普通”小伙子怎么可能会得这种“老年病”?不巧的是,今年才22岁的小唐(化名)就成了这个少有的“可能”——诊断出了高血压。更糟糕的是,他的高血压非同寻常,是由于主动脉狭窄导致的难治性高血压。要想恢复健康,就必须要进行开胸手术或介入手术治疗。幸运的是,就在2021...
李铁夫妻俩每天凌晨3点起床,卖菜养家,照顾有认知障碍的儿子儿媳,带双腿残疾的孙子元元求医。孩子从无法坐起身,到能独自站立,这个特殊的家庭迎难而上,一步步与不幸抗争。▲元元现在已经可以坐起身和独自站立该系列故事推送后,社会反响巨大,多位爱心人士想给元元捐钱捐物,李铁爷爷的菜摊也被热心人抢购一空。成都日报、成都商报、大众健康报等多家...
“你们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待病人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紧张忙碌的工作过程,令我们深深地感动。在此,我代表我本人及家人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日,我院骨科的医护人员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感谢信。 全文如下▼ 尊敬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的领导和全体老师: 我们是第三住院部8楼骨科+27床患者王x君(化名)和57床患者彭x荣(化名)。在住院治...
2021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四川首个“海豚屋”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正式投用。进入海底世界水晶宫般的“海豚屋”,“浸润”在声、光、色彩的世界中,对自闭症等患者有整体状态提升的功效。 当日,医院“海豚屋”面对社会开放。患儿可以报名体验,并得到医院专家团队的义诊。 ▲每一次的康复治疗都在无声无息中完成 走进童话世界“...
本期继续上期内容:从无法坐起身,到能独自站立,这个特殊的家庭,是如何在“希望”与“现实”的钢丝上,一步步与不幸抗争↓ 2019年,张奶奶抱着几个月大的元元第一次来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 当时,她并不知道孙子有问题,只知道同龄的娃娃能走能说话,而元元不但无法坐起身,连抬头都稳不住。 ▲张奶奶在家陪元元玩耍 经儿童康复科主任董...
60多岁的李铁夫妻一家生活在成都,却和远在9000公里外的新西兰惠灵顿人保持一致的作息规律。夫妻俩每天凌晨3点起床,卖菜养家,照顾有认知障碍的儿子儿媳,带双腿残疾的孙子求医。爷爷的菜摊,是一家5口的生计;奶奶坚持带孙子求医,是一家5口的希望。 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社区、残联、小区邻居等的爱心帮助下,儿子、儿媳终于找到了工作,残疾的孙子...
“这十年,我们家一直受到您的帮助,每当身体不适,您的一通电话总是那么及时,这不是简单的一次遇见,这是十年医生对病人的关心,这是十年病人对医生的依赖,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医患关系。” 简单的话语,真切的情感,2月26日,我院骨科胡江海医生收到了一封“跨越十年”的感谢信。 “十年之前,多亏有您,我们一家人才有了心安的理由” 十年之前,那会...
前情回顾:大水冲了龙王庙,120急救中心专家心梗打120求助,用生命上了一堂“含金量”超满溢的急救课 知名120急救专家M老师(化名)心梗打120求助,历经惊心动魄抢救。3月11日,M老师康复出院,他给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送来锦旗,感谢亲手培训过的学生们的救命之恩。同时,医院为M老师制定“心脏康复计划”,心内科医生和M老师回顾这次抢救,共同给出三点...
近日,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法国EIRPP国际骨盆康复学校、法国VIVALTIS物理医疗研究中心、法国欧亚迪斯国际交流中心共同成立了“中法中西医结合盆底功能障碍诊疗合作中心”。中心的成立旨在更好的保障女性健康,着力...
今年,将迎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80周年,这所名家辈出的医院于2007年从春熙路闹市区全迁到曾经被认为是“偏僻之地”的高新南区时一度并不被人看好,但随着成都城市的迅速扩张和经济的飞速...